a)洞外亮度观测位置应位于接近段起点,该位置与隧道洞口的距离为1倍停车视距;
b) 洞外亮度观测高度应距离地面1.5m;
c) 洞外亮度测试区域应包括以观测位置与洞口中心连线为中心20°视场区域。
表F.2 L20确定方法
天空面积百分比/% |
洞口朝向或洞外环境 |
设计车速/(km/h) |
||
80 |
60 |
40 |
||
35~50 |
南洞口 |
4000 |
— |
— |
北洞口 |
5500 |
— |
— |
|
15~35 |
南洞口 |
4000 |
3500 |
3000 |
北洞口 |
5000 |
4000 |
3500 |
|
5~15 |
暗环境 |
3000 |
2500 |
2000 |
亮环境 |
4000 |
3500 |
3000 |
|
0~5 |
暗环境 |
2000 |
1500 |
1000 |
亮环境 |
3500 |
3000 |
2500 |
|
注1:天空面积百分比指20°视场中天空面积百分比。 注2:南洞口指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,北洞口指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。 注3:东洞口与西洞口取用南洞口与北洞口之中间值。 注4:暗环境指洞外景物(包括洞口门建筑)反射比低的环境,亮环境指洞外景物(包括洞口门建筑)反射比高的环境。 |
F.2.3 入口段长度不应小于1倍的停车视距,停车视距可按表F.3确定。
表F.3 机动车停车视距
设计车速(km/h) |
坡度(%) |
||||||||
-4 |
-3 |
-2 |
-1 |
0 |
1 |
2 |
3 |
4 |
|
80 |
112 |
110 |
106 |
103 |
100 |
98 |
95 |
93 |
90 |
60 |
62 |
60 |
58 |
57 |
56 |
55 |
54 |
53 |
52 |
40 |
29 |
28 |
27 |
27 |
26 |
26 |
25 |
25 |
25 |
F.2.4 过渡段由照明段TR1、TR2、TR3组成,三个照明段长度可按表F.4取值,其照明标准可按表F.5取值。
F.4过渡段照明标准值
设计车速(km/h) |
长度(m) |
||
TR1 |
TR2 |
TR3 |
|
80 |
72 |
89 |
133 |
60 |
44 |
67 |
100 |
40 |
26 |
44 |
67 |
表F.5 过渡段亮度标准值
照明段 |
TR1 |
TR2 |
TR3 |
亮度标准值 (cd/㎡) |
|
|
|
F.2.5 中间段亮度设计标准值应符合以下规定:
a)当隧道所连接道路为主干道时,中间段亮度设计标准值为6cd/㎡;
B) 当隧道所连接道路为次干道时,中间段亮度设计标准值为3cd/㎡。
F.2.6 单向交通隧道应设置出口段照明,出口段长度宜取60m,其设计亮度标准值宜为中间段亮度设计标准值的5倍;双向交通隧道两端都应按入口段照明设计。
F.2.7 隧道照明夜间照明应符合以下规定:
a)不设置日间照明的隧道,其夜间照明亮度等级应不低于所连接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值,但不应超过所连接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值的三倍;
B) 设置日间照明的隧道,其夜间照明由基本照明提供。
F.2.8 按照隧道设计车速,隧道路面亮度均匀度应符合表F.6的规定。
F.2.9 隧道路面左、右两侧墙面2m高范围内的平均亮度,应不低于路面平均亮度的60%,且亮度总均匀度不宜低于0.4。
F.3 隧道灯具布置要求
F.3.1 隧道入口照明、过渡段照明和出口照明应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组成,其灯具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:
a)基本照明灯具布置应与中间段照明相同;
B) 入口段加强照明可从洞口以内10m处开始布置。
F.3.2 城市隧道照明灯具布置应有频闪,灯具安装间距应符合表F.7的要求。
表F.7隧道照明灯具安装间距
设计车速(km/h) |
灯具安装间距要求 |
80 |
≥9.3m或<1.5m |
60 |
≥6.9m或<1.1m |
40 |
≥4.6m或<0.7m |
F.3.3 灯具布置可分为中线布置或两侧对称布置。